【词语喜形于色是什么意思】“喜形于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高兴而表现出明显的喜悦情绪,通常通过面部表情或行为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内心感到快乐时,外在表现也显得非常开心。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喜形于色 |
拼音 | xǐ xíng yú sè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有喜怒,亦不形于色。” |
释义 | 因为高兴而表现在脸上,形容人情绪外露,容易从表情中看出内心的喜悦。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神情或态度,强调情绪的真实流露。 |
近义词 | 喜上眉梢、笑容满面、喜气洋洋 |
反义词 | 勃然大怒、愁眉苦脸、心事重重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日常交流中:
- 他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喜形于色,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2. 文学作品中:
- 她看到久别的亲人归来,喜形于色,眼中泛起泪光。
3. 影视作品中:
- 在得知任务成功完成时,队长喜形于色,与队友击掌庆祝。
三、总结
“喜形于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高兴时会自然地将情绪表现在脸上。它强调了情绪与外在表现之间的联系,常见于日常表达和文学描写中。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