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文言文自相矛盾

2025-09-14 15:03:51

问题描述:

文言文自相矛盾,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15:03:51

文言文自相矛盾】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其中“自相矛盾”就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它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寓意深刻,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冲突。

一、原文内容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原文如下: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二、译文理解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刺穿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三、

这篇文言文通过一个卖矛和盾的商人,讲述了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说自己所卖的盾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又说自己的矛无物不破。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如果盾真的坚不可破,那么矛就不可能刺穿它;反之亦然。最终,这个商人无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暴露了自己的言语漏洞。

四、知识点归纳

项目 内容
出处 《韩非子·难一》
作者 韩非
主题 谈话或行为不应前后矛盾
人物 卖盾与矛的商人
故事结构 引入—描述—提问—结果
寓意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避免自相矛盾
常用语 “自相矛盾”

五、现实意义

“自相矛盾”不仅是古代的寓言,更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在日常交流中,还是在写作、演讲中,若观点前后不一致,就会让人产生怀疑,甚至失去信任。因此,我们在表达时应当注意逻辑的严密性,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六、小结

《自相矛盾》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提醒我们在言行中要保持一致性,避免逻辑上的错误。它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