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七月原文及翻译】秦二世元年七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秦朝统治的进一步动荡与农民起义的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详细记载,反映了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一、原文内容
《史记·陈涉世家》中关于“秦二世元年七月”的原文如下: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段文字讲述了秦二世即位后,征调百姓去边地戍守,途中因大雨延误行程,按秦律应被处死。陈胜、吴广因此决定发动起义,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开端。
二、翻译说明
原文 | 翻译 |
二世元年七月 | 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七月 |
发闾左適戍渔阳 | 征调居住在里巷中的贫民去防守渔阳 |
九百人屯大泽乡 | 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陈胜、吴广都在这次征调的名单中 |
为屯长 | 他们被任命为屯长(小头目) |
会天大雨 | 正赶上天降大雨 |
道不通 | 路途受阻,无法前进 |
度已失期 | 计算时间已经延误了期限 |
失期,法皆斩 | 如果延误期限,按照法律都要被斩首 |
陈胜、吴广乃谋曰 |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 |
等死,死国可乎 | 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秦二世元年七月,正是秦始皇死后不久,秦朝内部权力斗争激烈,赋税沉重,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因误期而面临死刑,最终选择揭竿而起,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秦朝崩溃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抗运动的开始,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总结
秦二世元年七月,是秦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其精神激励了后来的反秦力量,推动了秦朝的灭亡。这段历史不仅是对秦朝暴政的控诉,更是对人民抗争精神的肯定。
项目 | 内容 |
时间 | 秦二世元年七月 |
事件 | 陈胜、吴广因误期而起义 |
背景 | 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民不聊生 |
意义 | 秦末农民起义的开端,加速秦朝灭亡 |
文献来源 | 《史记·陈涉世家》 |
如需进一步了解秦朝历史或相关人物,可参考《史记》全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