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毫厘不爽历史典故

2025-10-01 19:44:33

问题描述:

毫厘不爽历史典故,有没有大佬在?求高手帮忙看看这个!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19:44:33

毫厘不爽历史典故】“毫厘不爽”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精确无误、分毫不差。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有理,行而必果。毫厘不爽,百世可知。”意思是说话有理,行动有结果,细微之处也不出差错,可以预见长远的结果。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细节和精准,尤其在军事、工程、医学等领域,“毫厘不爽”不仅是对技术的要求,更是对人品与责任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严谨的态度和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而非简单的机械操作。

一、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毫厘不爽
拼音 háo lí bù shuǎng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
释义 形容精确无误,分毫不差
近义词 毫不差错、分毫不差
反义词 差之千里、粗心大意

二、历史典故

1. 《后汉书·王符传》中的记载

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他提出治国要注重细节,认为小事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大局。他用“毫厘不爽”来形容治理国家时的严谨态度。

2. 古代医术中的应用

在中医中,药量的控制极为重要。古人讲究“毫厘不爽”,因为一剂药的剂量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危险。

3. 建筑与工程

如长城、都江堰等古代伟大工程,都是依靠精确计算和严格施工才得以完成。古人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对“毫厘不爽”的现实写照。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毫厘不爽”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科研、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强调精确性和专业性。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要求,更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

四、总结

“毫厘不爽”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成语,承载了古人对精确与严谨的追求。它不仅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也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事务,保持“毫厘不爽”的精神,都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项目 内容
成语来源 《后汉书·王符传》
核心含义 精确无误、分毫不差
应用领域 医学、工程、科研、管理等
现代启示 强调细致、严谨、专业精神

通过了解“毫厘不爽”的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