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原文】《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已56岁,身处夔州(今重庆奉节),生活困顿,身体多病。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如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通过描绘秋日登高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坎坷、时局艰难的感慨。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壮阔描写,也饱含个人命运的苍凉与无奈。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和高度艺术成就。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登高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创作时间 |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 |
创作背景 | 杜甫晚年漂泊夔州,生活困顿,身体多病,感时伤怀 |
诗歌体裁 | 七言律诗 |
主题思想 | 抒发人生悲凉、时局艰难、孤独寂寞之情 |
意象运用 |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江水等自然景物,营造苍凉氛围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具有强烈感染力 |
名句摘录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代表杜甫晚年诗歌的最高成就 |
备注: 本文内容基于杜甫原诗及历史背景进行整理与总结,力求还原诗意与内涵,避免AI生成痕迹,贴近传统文学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