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成玉磬穿林响玉磬是什么意思】一、
“敲成玉磬穿林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原句为:“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孩子将冰块敲打成玉磬形状,并在林间敲击发出声响,随后冰块坠地碎裂的声音如同玻璃破碎。
其中,“玉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如磬,材质多为玉石或金属制成,声音清脆悦耳。在这里,诗人用“玉磬”来形容冰块被敲击后发出的清脆声响,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在诗句中的作用 | 诗人意图 |
敲成玉磬 | 将冰块敲打成玉磬的形状 | 形容孩子玩耍时的创意与动作 | 展现孩子的天真与童趣 |
穿林响 | 冰块被敲击后声音穿过树林 | 表达声音的传播与空间感 | 增强画面感和听觉效果 |
玉磬 | 古代打击乐器,声音清脆 | 比喻冰块敲击后的音色 | 赋予冰块以音乐之美 |
玻璃碎地声 | 冰块落地碎裂的声音 | 对比前文的清脆声响 | 表达意外与惊喜的情绪 |
三、延伸理解
“玉磬”作为古代乐器,在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高雅、纯净的音律。杨万里在此处借用“玉磬”一词,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意境美,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物的细腻观察与艺术加工。通过孩子的游戏,诗人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自然的灵动,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质朴而美好的生活情趣。
四、结语
“敲成玉磬穿林响”是一句充满童趣与诗意的描写,通过对“玉磬”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冰块的声音赋予了音乐般的美感,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借物抒情”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