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解析

2025-10-08 21:33:24

问题描述:

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解析,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8 21:33:24

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解析】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年十五,父为郡吏,被诬陷,憙诣阙上书,得其冤理。由此知名。后举孝廉,拜郎中,迁怀令。

赵憙为人刚正不阿,清廉自守,深得百姓爱戴。在任期间,他治理有方,政绩卓著。他曾因审理案件公正无私,受到朝廷嘉奖。赵憙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在道德修养上也堪称楷模。

一、原文与翻译对照

原文 翻译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少有节操,年十五,父为郡吏,被诬陷,憙诣阙上书,得其冤理。 他年少时就有气节和操守,十五岁时,父亲担任郡吏,被人诬陷,赵憙到朝廷上书申诉,使父亲的冤屈得以昭雪。
由此知名。 从此声名远扬。
后举孝廉,拜郎中,迁怀令。 后来被推举为孝廉,任命为郎中,后调任怀县县令。

二、重点词句注释

词语 注释
节操 指人的品德、操守。
诣阙 到朝廷(宫阙)去。
上书 向皇帝呈递奏章。
得其冤理 使他的冤屈得到澄清。
举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推荐孝顺父母、廉洁奉公的人。
拜郎中 被任命为郎中,是朝廷中的低级官员。
迁怀令 调任怀县县令。

三、人物形象分析

赵憙是一个有正义感、重情义、廉洁自律的官员。他在父亲受冤时敢于挺身而出,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在任职期间,他公正执法,深受百姓爱戴,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

四、历史背景简述

《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撰,记载东汉时期的历史。赵憙作为东汉时期的官员,其事迹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忠孝仁义的推崇,以及地方官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赵憙的事迹虽短,但内容丰富,展现了东汉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理念。通过对其传记的阅读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士大夫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责任、忠诚与正义的思考。

备注: 本文内容基于《后汉书·赵憙传》进行整理与解析,力求还原史实,避免主观臆断,确保内容客观、准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