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原文及翻译】一、
《包拯字希仁》是出自《宋史·包拯传》的一段记载,主要讲述了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点。文中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包拯公正廉明、不畏权贵、体恤百姓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的作风。
本文通过原文与翻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包拯的历史形象及其精神内涵。文章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文言词汇,便于现代人阅读和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
少有孝行,乡里称其贤。 | 他年少时就表现出孝顺的行为,乡里人都称赞他贤德。 |
举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 | 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担任建昌县的县令。 |
在官,未尝有所私。 | 他在任职期间,从不因私情而偏袒。 |
每断狱,必躬亲阅理,未尝委之吏。 | 每次审理案件,他都亲自审查,从不交给下属处理。 |
有疑狱,必召其人质之,未尝轻信。 | 对于有疑问的案件,他一定会当面质问当事人,从不轻信一面之词。 |
及其为开封府尹,民有犯法者,虽贵戚,亦不贷。 | 当他担任开封府尹时,百姓违法,即使是权贵子弟,也不予宽恕。 |
时人谓之“包青天”。 | 当时人们称他为“包青天”。 |
其清苦节,世莫能及。 | 他的清廉节操,世人无法比拟。 |
三、结语
包拯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代表,其事迹不仅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也在民间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中不断被演绎。他“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正义与公正的象征。
通过本文的原文与翻译对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包拯的为官之道与人格魅力,进一步体会古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