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儿奉母故事简介】“埋儿奉母”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个孝道故事,出自《二十四孝》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孝子为了供养年迈的母亲,不惜牺牲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以换取更多的生活资源。虽然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的极端推崇。
故事总结:
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主人公名叫郭巨。他家境贫寒,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挨饿,郭巨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将节省下来的粮食留给母亲。他在一个夜晚,悄悄地将儿子埋在了后院,并告诉妻子说孩子生病死了。后来,当他挖土准备埋葬时,意外发现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于是他用这坛黄金养活了母亲,也保住了儿子的生命。
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悲惨,但其核心在于弘扬孝道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子的推崇与敬仰。
埋儿奉母故事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名称 | 埋儿奉母 |
| 出处 | 《二十四孝》 |
| 朝代 | 东汉 |
| 主人公 | 郭巨 |
| 故事背景 | 家境贫寒,有年迈母亲和年幼儿子 |
| 故事内容 | 为养母,郭巨欲埋儿,后得黄金救子 |
| 核心主题 | 孝道、牺牲、感恩 |
| 故事结局 | 意外获得黄金,保全儿子 |
| 社会影响 | 弘扬孝道文化,成为传统教育素材 |
该故事虽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但也引发了后世对“孝”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以理性方式表达孝心,而非极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