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汽车信息 >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14页))

2025-03-15 16:20:15 来源: 用户: 

近日,【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14页))】引发关注。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分类管理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发布了《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该办法旨在统一全国范围内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为宏观经济统计、行业分析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办法主要依据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不同行业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以确保分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划分依据

指标 说明 从业人员数 包括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人数,不包括临时工、季节工等非正式员工 营业收入 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资产总额 指企业拥有的全部资产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划分标准(按行业分类)

以下为部分典型行业的划分标准示例(具体行业可参考原文件):

1. 工业企业

企业类型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万元) 资产总额(万元) 大型企业 ≥3000人 ≥40000 ≥40000 中型企业 1000-2999人 2000-39999 1000-39999 小型企业 300-999人 500-1999 500-999 微型企业 <300人 <500 <500

2. 批发零售业

企业类型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万元) 资产总额(万元) 大型企业 ≥500人 ≥40000 ≥40000 中型企业 100-499人 2000-39999 1000-39999 小型企业 10-99人 500-1999 500-999 微型企业 <10人 <500 <500

3. 房地产业

企业类型 从业人员数 营业收入(万元) 资产总额(万元) 大型企业 ≥1000人 ≥80000 ≥80000 中型企业 300-999人 4000-79999 4000-79999 小型企业 50-299人 1000-3999 1000-3999 微型企业 <50人 <1000 <1000

三、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各类性质的企业。同时,也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统计管理。

四、实施意义

1. 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通过统一的划分标准,减少因地区或行业差异导致的数据偏差。

2. 支持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3. 促进企业发展: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规模定位,合理规划发展路径。

五、注意事项

- 各行业具体划分标准可能略有不同,需结合《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全文进行核对;

- 企业应如实填报相关数据,确保统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 统计部门将定期更新和修订划分标准,以适应经济发展新情况。

总结: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是国家统计局为规范企业规模分类而发布的权威文件。通过对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综合评估,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分类标准,有助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推动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以上就是【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14页))】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