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政府网-黟县人民政府
黟县政府网 黟县人民政府
黟县政府网是黄山市黟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
黟县简介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距离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黄山机场50余公里,皖赣铁路、黄祁高速公路(在建)穿境而过,总面积853平方公里,总人口9.62万,辖四镇四乡(宏村镇、西递镇、渔亭镇、碧阳镇、美溪乡、宏潭乡、柯村乡、洪星乡)、4个社区、66个行政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确立了“开放兴县、旅游牵动、工业支撑、农业基础、城镇突破、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安徽省新农村电气化县”、“安徽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全省能源沼气建设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平安县”等称号。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17个批“中国旅游强县”之一,黟县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画里乡村”四张名片的新兴旅游强县跨越。
“文化与生态完美结合”是黟县宝贵的资源。黟县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21年),自宋隶属古徽州,是全国历史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名人荟萃,汪勃、张小泉、俞正燮、赛金花、黄士陵、汪大燮、舒绣文等均出自于此。境内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十佳具魅力名镇”等桂冠。西递、宏村、南屏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4个村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厚重的“徽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的是钟毓灵秀的自然风貌,全县山场面积7.2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5%,森林覆盖率达82.7%,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十分优美,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批“绿色小康县”、“安徽省生态建设第二批综合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以旅游经济为主导”是黟县县域经济突出的特色。近年来,黟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为主导的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06万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9亿元,增长37.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4:41.4:3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55.7%、40.6%。旅游经济主导地位明显。现已开发景区景点12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处。4A级景区总数居全省县域位。建成三星级以上饭店5处、在建三星级以上饭店3处。拥有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企业2家,省级1家,个体作坊150多个,多种旅游商品在国家和省级旅游商品博览会和工艺品设计大赛上相继获得100多个大奖。2009年,旅游接待403.1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63亿元,旅游商品购物市场营业收入达6000多万元,旅游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超过20%。工业起跳平台基本形成。为补长工业短腿,2006年着手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旅游发展特色园区,规划面积5.02平方公里,园区累计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共完成投资6.6亿元,基本形成以茧丝绸、果蔬食品、旅游商品、机电制造、高档纺织、木竹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1437万元;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0481万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6%。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全县耕地面积0.568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7%。农村经济以传统的林、桑、茶为主,粮食自给。桑、茶、果、竹、木等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叶村为代表的蚕桑基地、以溪下村为代表的有机茶基地、以五里村为代表的桃业基地、以胡门村为代表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万亩蚕桑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华盛丝绸、惠达食品、桃源罐头、千磨竹业、杉森木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白厂丝产量居全省县域前列,五溪山毛峰、“AH2糖水板板栗罐头”获安徽省名产品称号,竹针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2元,增长10.1%。
“大开放、大旅游、大建设”是黟县发展广袤的空间。近年来,黟县针对总量小、基础差、起步晚、结构不优、开放水平低等制约发展的诸多瓶颈,以大开放、大旅游和大建设为突破口,突出重点、合力攻坚,打开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广袤的空间。大开放激发新活力。实施开放兴县战略,集聚市场要素,激发发展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18043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利用省外资金86461万元,增长24.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0.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与法国国家旅游观察开发工程局等国外政府、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与新加坡悦榕、浙江万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顺利举办5届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4届中国黟县国际摄影节和“画里乡村追日”日全食观测等重大活动。“中国画里乡村”形象顺利进入中国部形象广告片,黟县的知名度大幅跃升。大旅游积聚新优势。以“构筑大景区、推进国际化”为主线,编制实施黟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规划、黟西北山区旅游规划及打鼓岭景区建设详细规划、西递宏村发展战略规划。扎实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和新农村建设“三个结合”,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龙头、休闲度假为核心、生态旅游为补充的多元旅游业态。猪栏酒吧、三号小镇、秀里影视村等以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龙池湾农耕文化园、木坑竹海、塔川秋色、美溪打鼓岭等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山地车体育旅游、水上漂流等专项旅游产品,五里、深冲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等,深受市场青睐,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与西递、宏村古村落观光旅游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节庆品,显示出强大的综合效应,黟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命名为山地车运动训练基地,黟县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作为全国批、全省唯一的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获国家体育总局命名资助。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实施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工程,并被列入文化部“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已建成1家省级、23家市级农家书屋。大建设塑造新环境。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着力建设规划体系、加油规划实施和管理水平,编制完成一批重要区域发展规划,基本建成从县城到中心村的县乡规划体系,《黟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列入国家建设部试点项目。围绕“人与自然和谐、文化与生态相融、独具田园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定位,2006年黟县开始集中实施城镇突破战略,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比“十五”末扩大近一倍,城区路网、管网、车站、公园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组建交通投资公司,着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600余公里,基本形成以S218线、郭宏线、黟七线为内环,柯雷线、郭宏线、黟柏线、石小线、宏儒路和S326等6条出境线向外辐射的交通网,全县所有行政村通等级路,并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的硬(油)化。随着黄祁高速公路、赛金花-S218线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景区景点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黟县内外通达能力显著加油。
当前,黟县正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推进旅游“六大转变”,围绕旅游组织城镇突破、强化工业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打造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努力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中创先争优当示范。
【#黟县政府网-黟县人民政府#】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0-21
- 10-21
- 10-21
- 10-21
- 10-21
- 10-21
- 10-21
- 10-21
最新文章
- 10-22
- 10-22
- 10-22
- 10-22
- 10-22
- 10-22
- 10-22
-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