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日快讯

每日快讯

最新消息:向运华:差异化准备养老规划

2024-09-28 10:04:40
导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如何保障未来的养老生活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此前,多位国际学者的研究显示,工薪阶层退休收入替代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如何保障未来的养老生活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此前,多位国际学者的研究显示,工薪阶层退休收入替代率(人们在退休后所能获得的退休收入与退休前薪酬的比值)在60%以上才能保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如果低于40%则只能保障基本生活。相比之下,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职工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之比)下降的压力非常大。目前,国内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约为40%,5年前约为44%,15年前约为50%。

因此,对于当代中青年来说,仅依赖未来退休后的职工养老保险金来确保养老生活显然是不够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表示,青年人要意识到,养老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而是应该从年轻时就开始规划和准备,特别是财务规划方面,应该尽早为老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向运华看来,较为年轻且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可以将收入的50%用于消费,30%用于投资,20%用于储蓄。20岁以前,主要是投资于自己的知识、时间和健康;20—35岁,建议30%用于储蓄,70%用于投资;35—50岁,40%用于储蓄、60%用于投资;50—65岁,50%用于储蓄、50%用于投资。这些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尽早应对养老生活

经济观察报:当代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和准备未来的养老生活?

向运华:青年人应该以积极思考、主动应对、全面准备的心态来看待和准备未来的养老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年轻人需要尽早关注养老问题。青年人要意识到,养老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在年轻时就开始规划并尽早准备。

首先,个人要充分认识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尤其是财务规划,为未来的老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个人要尽早行动,做好储备。包括财富储备、老年生活相关知识的储备,要关注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以便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老年生活。

此外,个人对老年生活要全面准备。要有应对健康状况、子女相处、社交方式、精神生活等方面变化的方案。争取在物质层面有积累,精神层面能满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与自由,追求充实、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经济观察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面临下降压力,个人应如何看待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在养老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向运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放缓和养老保险制度缺陷有可能导致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不过随着延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即使替代率不下降,也要正确看待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基本生活的性质。

职工养老保险的作用首先是保障老年基本生活,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其次,养老保险能够实现社会互济与风险共担。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通过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的方式,实现社会互济与风险共担,减轻个人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同时,参加养老保险在促进家庭和社会稳定方面也有作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保障,就能够消除或减少因老年贫困而引发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在子女数量少的情况下,更应充分认识参加养老保险的作用。

经济观察报: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准备未来养老问题上是否应采取差异化举措?例如,一位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青年人或“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子”的中年人做养老规划,理想的方案是什么?

向运华:面对养老问题,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社会资源,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晚年生活质量。

高收入人群通常拥有较为丰富的经济资源和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可以考虑补充养老措施,例如购买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或者进行投资理财,以实现资产的增值和多元化。

中等收入人群可能需要平衡基本养老保险和私人储蓄,可以考虑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增加收入,控制支出,保障退休后的收入来源。

低收入人群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公共养老金和政府的保障。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养老服务,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此外,低收入人群还可以通过参与互助养老活动,降低老年生活支出,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

青年人、中年人,家庭结构不同的人群,在准备未来养老问题上也应根据各自的工作、收入、经济负担和需求采取差异化举措。青年人不能做“月光族”,应着重提高养老意识并尽早行动。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养老规划的关键在于保持工作稳定(也意味着收入稳定),在合理安排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家庭支出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住房保障。同时保持自己的健康、财务安全,并维持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以确保未来能够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保障养老的压力

经济观察报: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平衡当期收入和未来养老储蓄是否会面临一定压力?

向运华:宏观经济波动的形势下,企业降薪裁员,个人创业也困难重重,要平衡当期收入和未来养老储蓄必然会有压力。首先是工作和收入的稳定性会影响当期收入。其次,在波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个人理财风险可能增加。而且,宏观经济波动还可能伴随通胀风险。如果货币购买力贬值,养老储备将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难以支撑未来的养老需求。

经济观察报:国际研究显示,工薪阶层的退休收入替代率如果低于40%,只能保障基本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还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来保障未来养老生活的经济来源?

向运华: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目前有税收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健康保险都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购买商业保险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别要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和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重大疾病,减少医疗支出。

个人保险、储蓄与投资的比例应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最佳比例。一般建议保险占年收入的10%—20%。至于储蓄和投资的比例,情况更为复杂,因为这涉及个人的年龄、收入水平、负债情况、家庭负担、风险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较为年轻且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可以将收入的50%用于消费,30%用于投资,20%用于储蓄。20岁以前,主要是投资于自己的知识、时间和健康;20—35岁,建议30%储蓄,70%投资;35—50岁,40%储蓄、60%投资;50—65岁,50%储蓄、50%投资。这些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经济观察报:为保障当代中青年未来的养老生活,企业端和政策层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向运华:政策层面首先还是应促进就业,增加中青年的收入。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指出,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保障未来的养老生活,还要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企业方面,应尽量在稳岗就业、保障工资增长、积极参保并建立企业年金等方面体现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