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日快讯

每日快讯

迪哲医药商业密码:外资和资本整合成就科创板案例

2024-07-02 22:01:03
导读 《投资者网》蔡俊近期,迪哲医药(688192.SH,下称“公司”)再获批上市一款重磅药品。公司脱胎于外资研发中心,后由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登陆...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迪哲医药(688192.SH,下称“公司”)再获批上市一款重磅药品。

公司脱胎于外资研发中心,后由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登陆科创板。如今,其商业化产品不断获批,前行之路上确定性机遇和不确定性并存。

二十多年时间,创新药风风雨雨,外资药企曾集中在华研发,到隐没尘烟,国产厂家逐渐崛起,已蔚然成风。马拉松的竞赛中,每一英里都可能有新的竞争者奋力一跃。

就地改造的往事

2016年前后,外资药企的中国研发中心集中关闭。时任阿斯利康全球副总裁的张小林,踱步在人生的转折路口。

十年前,张小林回国创建阿斯利康的中国创新中心。此前,他就职于阿斯利康波士顿研发中心。回国的契机,始于当时外资药企纷纷在华设立开发机构,诺华、诺和诺德、礼来、葛兰素史克等竞相布局,以技术和资金优势筑起壁垒。

但很快,水土不服的问题倒逼外资重新审视战略。期间,中国正式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中美两地的研发数据结果实现互认。在政策开放的语境下,跨国研发中心逐渐成了“鸡肋”,随之而来的就是关闭潮。

短期看,跨国药企没拿到想要的结果;但中期看,研发团队仍有就地改造的空间。意识到寒意后,阿斯利康刹车转向,此时一家投资机构开始介入。

那段时间,国投创新的董事总经理吕大忠接触到了阿斯利康和张小林。吕大忠早前履历中金公司、中欧资本等,加入国投创新后推动多家企业上市,目前担任亚盛医药、博瑞医药的董事。他提议,由张小林带领整个团队继续研发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在多方协商下,2017年迪哲医药正式成立。

成立初期,张小林担任首席执行官,并带领阿斯利康的大部分老同事加入公司。迪哲医药的“混血基因”体现在三方股东力量,既有外资药厂阿斯利康,也有国资背景的国投创新旗下基金,以及管理层持股。

截至目前,迪哲医药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小林曾公开明确,公司与阿斯利康等股东保持独立关系,自身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不过,自诞生起就插上资本翅膀,公司的融资之路一帆风顺。2020年,在国投创新的推动下,礼来亚洲基金、红杉资本、三一创新等增资入股公司。

经历两个阶段

2021年,迪哲医药登陆科创板。在创新药行业,融资上市有时代红利,但推进商业化已是常态,竞争将围绕适应症、技术创新展开。而行业大水大鱼的特质,注定了专业化的竞争将长期持续。

创新药企从初创走向成熟,势必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通过各种标准与技术平台的搭建,提升临床试验的效能和专利规模的放量。第二个,更多药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形成研发、销售、迭代的正向循环。

从阿斯利康的研发中心嫁接而来,公司成立不久后构建起整合生物科学、药物化学、药物ADME等多个技术平台,并于第一年就准备申请两个肿瘤药的临床批件。

这个过程中,张小林曾公开坦言转型心得,认为“角色的转换,做事思考方式和决策依据会有很大不同”。在阿斯利康,他考虑更多的是平衡预算和项目推进;切换到迪哲医药后,主要精力放在整合资源、价值创造最大化。

2023年8月,公司首款商业化药品舒沃哲获批上市,适应症为EGFR exon20ins突变;截至今年一季度,该药累计销售额1.72亿元。今年6月底,公司公告舒沃哲的首个全球注册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目前正在美洲、欧洲、亚洲等10个国家开展试验。

同时,公司创新药高瑞哲获批上市,成了全球首个且唯一作用于JAK/STAT通路的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药物。获批前,同类适应症超20年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百时美施贵宝、武田等外资针对性研发但均折戟,患者只能依靠化疗且复发风险极高。

6月27日,高瑞哲开出了首张处方,创下国内创新药企的一项纪录:从拿到批文到开出处方只用2天,刷新非自由工厂发货最快行业纪录。站在投资方的角度,目前公司市值约150亿元,与国投创新投资的博瑞医药相当,亚盛医药约80亿元。

补充“资金弹药”

国产创新药的崛起,蕴藏巨大商机。但有趣的是,随之而来的确定性机遇,与医保谈判、渠道建设中的种种不确定是同时存在的。

迪哲医药向《投资者网》表示,已获批的两款药品“均有望在今年通过谈判的方式纳入医保,纳入医保后将有望进一步实现快速放量”。

营销投入上,作为商业元年,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2.1亿元,销售人员247人。同期,同行泽璟制药、诺诚健华的费用分别为2.5亿元、3.67亿元,销售人员各有330人、306人。

在适应商业化的阶段,迪哲医药最重要的是补充“资金弹药”。截至2023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约7.5亿元,同期研发、销售、管理等费用合计超12亿元。既要顶住压力,走“难而正确的路”,还要在积累力量的腾挪中,抓住商业化的节奏。从生存和扩张维度,公司都要不断攀升新的高地。

这方面,迪哲医药向《投资者网》表示,“正通过积极推动产品商业化进程来增强现金流,同时充分利用银行授信、子公司融资、再融资以及产品海外合作等多元化资金渠道”。

2023年3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计划最高募资26.1亿元,其中用于新药研发项目超18亿元。之后,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其解释募投项目合理性、可行性、2022年股权激励原因等,公司于8月披露回复函。

迪哲医药向《投资者网》表示,“再融资目前在交易所的正常审核中,如有进一步进展,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思维财经出品)■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非本站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