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日快讯

每日快讯

140亿元硅基项目败北,中来股份业绩也“变脸”

2024-04-27 13:01:22
导读 4月25日,中来股份连发多则公告,令这位光伏背板龙头成为市场焦点。中来股份透露,公司决定终止官宣两年之久的140亿元硅基项目。据悉,该项...

4月25日,中来股份连发多则公告,令这位光伏背板龙头成为市场焦点。

中来股份透露,公司决定终止官宣两年之久的140亿元硅基项目。据悉,该项目目前还处于前期手续报批阶段,甚至没有开始实质性投资建设。

此外,国资入主一年后,中来股份主营业务出现乏力,今年一季度业绩也由盈转亏。

多重压力之下,中来股份股价大跌。截至4月26日收盘,中来股份每股报7.37元,以4月24日收盘价起算,累计跌幅已达8.56%,总市值80.31亿元。

140亿元硅基项目宣告终止

公开资料显示,中来股份成立于2008年,于201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该公司立足光伏产业,由单一的光伏背板业务逐步延伸,目前主营业务已包括光伏背板、电池组件,以及光伏EPC业务等。

本应是中来股份硅基项目一期建设竣工投产的2024年,如今却成了该项目的终止日期。2022年3月,中来股份公告称,公司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金额预计为140亿元。

彼时,光伏行业正处于上行周期,中来股份认为,布局光伏产业上游环节将有利于公司更好抵御供应链价格波动的风险,而随着高效电池产能的逐步扩充,公司原材料硅片的供应将进一步加强。原计划中,该项目建设总周期约5年,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计划在协议生效后开工建设,争取在2024年竣工投产。但在最新公告中,中来股份却表示,该项目投资还处于前期手续报批阶段,报批存在不确定性,未开始实质性投资建设。

事实上,该项目早在官宣之时,已备受质疑。当时,深交所要求中来股份就该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对现金流的影响、技术优势、是否存在炒作股价等事项进行说明。

中来股份则在后续回复中表示,计划将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三个业务板块富余现金流作为项目投资来源之一。公司还将与太原市政府成立产业基金,并向金融机构进行项目贷款、设备融资。此外,其多晶硅项目计划采用硅烷流化床法工艺,主要技术来源为国内科技企业。中来股份称,技术来源方从2017年起逐步完成硅烷生产车间和多晶硅裂解车间的建设,并完成了小试和中试。

据了解,颗粒硅是多晶硅产品的形态之一,采用的生产工艺为硅烷流化床法。目前,多晶硅另一更为主流的产品形态为采用三氯氢硅西门子法制造的棒状硅。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颗粒硅技术目前尚未完全成熟。尽管受成本优势影响,颗粒硅应用度正在不断提升,但其质量上限尚难以企及棒状硅,大多使用掺混方式进入后道工序,很少被下游独立应用于N型拉晶。

在光伏全产业链趋于饱和,产能走向过剩的大背景下,光伏企业终止相关投资已不是个例。2024年至今,已有包括聆达股份、海源新材、向日葵等多家公司宣布终止、延期新产能项目建设。中来股份也在终止原因中解释称,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硅基项目可行性发生了重大变更,继续推进该项目预计无法达到预定的投资效果。

4月24日,硅业分会发布最新硅料价格。其中,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2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30万元/吨,环比下降9.47%。

一季度转盈为亏

在宣布终止硅基项目的同一天,中来股份还披露了2023年业绩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首破百亿,达到122.59亿元,同比增长28.01%;归母净利润约5.27亿元,同比增长31.18%。关于营收、净利润双双创下新高的原因,中来股份表示,主要得益于2023年全球对光伏产品及服务的整体需求量持续上涨,且随着p型、n型技术迭代加速,n型高效产品的需求占比在不断上升。

但在2024年一季报中,中来股份的业绩情况却出现了巨大反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同比下降52.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由上年同期的盈利1.03亿元转为亏损1.72亿元,同比下降268.11%。对此,中来股份未做出确切说明,将营收下降归因于本报告期公司销售规模减小。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四季度,中来股份业绩已有滑坡征兆。该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8.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23%,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此外,2022年年报公布后,中来股份曾因变更会计估计引来深交所质疑,并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变更会计估计调节业绩的情形。在2023年报披露后,中来股份在4月15日又一次发布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其中提及,本次变更是为了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不会导致公司已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出现盈亏性质改变。

国资能否带来新动能

据市场猜测,除行业压力外,控股股东变更也给公司经营战略带来了变化。2023年2月,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浙能电力,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公司成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浙能电力的子公司。

根据官网信息,浙能电力主要从事火力发电业务,辅以提供热力产品,以及对核电投资。近年来,该公司在电力生产领域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等生产指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区域能源龙头企业。

记者注意到,在浙能电力入主后,中来股份高层“大换血”。2023年3月,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后,董事会、监事会提前换届选举,包括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宋轶、董事邱国辉、公司副总经理谢建军、财务总监李文妮等在内的多位高层离任,而替任上述职位的高层几乎全部来自浙能电力。

中来股份董事长也变更为曹路,其历任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经营部主任、浙江国信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总经理,现任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2023年3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

关于国资控股带来的影响,中来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与控股股东从磨合到融合,为合力将公司打造为“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典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中,在业务协同方面,在于加强浙能体系下企业间业务交流,发挥各自业务领域的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早在收购初期,浙能电力就直言,这一交易可以分享新能源高速发展的红利,促进浙能电力从传统火电为主向火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有利于浙能电力转型升级;还可以有效规避产业培育风险,实现新产业的快速落地。

面向2024年,中来股份表示,公司坚持以发展主产业链业务为核心、以辅材业务及光伏终端应用为驱动的“一主引领双轮驱动”总战略。显然,向上游拓展硅基业务与公司最新战略背道而驰,但中来股份能否依靠国资力量继续巩固行业地位,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在年报中,中来股份也预测了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多国面临高通胀等复杂多变的大环境,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等;其二,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也不小;其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在加剧。中来股份各项主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环节,易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短期或者异常波动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生产成本上升或者存货跌价等风险,从而挤压公司盈利空间,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其四,应收款项回收存在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来股份应收账款31.4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18.39%。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非本站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