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日快讯

每日快讯

“金融界的艺术家”被提公诉,光大银行年报带崩股价

2024-04-16 12:01:25
导读 作者:高珊出品:全球财说金融界的艺术家-原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唐双宁贪腐一案再有进展,其因涉嫌贪污、受贿案被检察机关依法提...

作者:高珊

出品:全球财说

“金融界的艺术家”-原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唐双宁贪腐一案再有进展,其因涉嫌贪污、受贿案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由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唐双宁的继任者李晓鹏2023年10月也被逮捕,接下来也会有进一步的进展。

光大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也曾有过短暂高光时刻,但多年来整体表现很是平庸,或许与接连出现的高管贪腐有关。

数日前,光大银行发布的2023年年报,更是如一声惊雷,直接将自家股价砸出个坑。

在2023年年报发出的次日,光大银行3月28日A股盘中一度接近跌停,全天收跌7.14%,港股更是全天收跌12.79%。

尽管前有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发布会上极力挽尊“救火”,后有光大集团出手增持以示支持,但仍难恢复投资者信心。

截至4月15日光大银行A股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Wind

年报显示,2023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1456.85亿元,同比减少3.92%,其中利息净收入1074.80亿元,同比下降5.43%。

实现净利润410.76亿元,同比下降8.80%。成为光大银行上市10余年来首次净利润下降,也是首次营收、净利双降。

在年报中,光大银行表示净利大跌主要是集团为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础,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96%。但事实或许不止于此。

《全球财说》认为,光大银行的业绩情况也展现出当前内资银行困境,其一,在若干年前监管层就已居安思危试图引导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推动转型,但在那几年真正俯下身去做中间业务的并不多,那几年中间业务的增长也不过是搭着利息收入的顺风车一同增长,在“靠天吃饭”时代告一段落后,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均出现滞涨,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出现下滑。这种情况也说明内资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其二,当前经济环境形式下,优质存量客户数量就那么多,银行如何靠自身能力争夺存量市场,特点及经营表现平庸的银行生存将显现出困境,投资者也必然会表现出敬谢不敏的态度。

简言之一句话:优质存量竞争时代到来!

业绩双降,息差再收缩

2023年,银行普遍辉煌不再。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3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较上年同期收缩2.2个百分点。

而对于光大银行来说,2023年的下滑,在此前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对比下愈发显眼。

受贷款利率重定价、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存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2023年,光大银行净利差1.68%,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74%,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对利息收入增长贡献最高者已然不是贷款,投资的利息收入增长贡献排到第一。报告期内,该行利息收入2508.09亿元,同比增加95亿元,增长3.94%,在这增加的95亿元中,贷款和垫款贡献了23.64亿元,投资贡献了42.1亿元。

贷款和垫款的规模依然在增长,2023年末,光大银行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869.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46.78亿元,增幅为6.01%,因为规模因素带来的108.50亿元的利息收入增长,被利率因素消磨掉84.86亿。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揽存能力也偏弱,在当前存贷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该行存款平均成本率反而上行,2023年为2.32%,较上年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企业客户存款成本上升的拉动。

2023年,光大银行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合计39991.30亿元,较上年增加2394.46亿元。其中企业客户存款平均余额28392.23万亿元,在该行企业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的前提下,同比仅增长约0.09%,显示出当前企业客户的维护更加艰难,这点也体现出前文所述的优质存量客户竞争加剧的现状。

同期零售客户存款却同比增长25.67%至11599.07万亿元,尤其是定期存款同比大增约33.33%。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不振、房地产市场投资遇搓等背景下,出于求稳心态,零售储户更偏向于储蓄存款,从当前已发布年报的上市行来看,普遍零售客户的存款成本率下行,但余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光大银行的零售存款平均成本率较上年也下降了0.05个百分点。

最终,由于企业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的上升,导致整体平均成本率相较于2022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此前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就重提“存款立行”,行长王志恒表示将把存款“量价双优”作为重要负债策略。

无论如何,由于利息支出的增长较多,最终导致利息净收入1074.80亿元,同比减少61.75亿元,降幅达5.43%。

此外,2023年光大银行的中收也逃不过大幅下降的命运。

报告期内,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普遍下降,银行卡服务手续费、理财服务手续费、结算与清算手续费等分部的收入均同比下降,且收入降幅大于支出降幅,尤其是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18.52亿元,降幅达14.17%,银行卡交易手续费支出反而同比上升3.52%。

最终导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6.98亿元,同比减少30.46亿元,下降11.39%。

新管理团队逐步到位,风控仍需加强

在贷款质量控制方面,光大银行维持了上年表现。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但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474.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02亿元。除次级类外,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余额均上升,显示出接下来该行不良贷款上行风险仍然较大。

不良贷款率1.25%,关注类贷款率1.84%,均与上年末持平;次级贷款率0.62%、可疑贷款率0.40%、损失贷款率0.23%,分别较上年末变化-0.08、+0.02、+0.06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6.66个百分点,为181.27%,符合标准,但在上市行中水平一般。

资本充足率指标方面,截至2023年末,总资本净额6513.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0%。

资本充足率13.50%,一级资本充足率11.3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8%,分别较上年末提高0.55、0.35、0.46个百分点,均符合监管要求。

流动性覆盖率为149.17%,同比上升18.93个百分点,环比三季度末上升22.22个百分点,高于监管最低要求。

这或许也是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市场给出消极反映后,能够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开表态的底气:“我们的经营基本面是稳定的,也没有应该披露而没有披露的重大风险事件,请大家放心。对光大银行的未来我们是充满信心的,我想大家对此也不必过度担心、过度解读。”

而市场的担心或许不止来自业绩下滑。

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光大银行就接到了金管局开出的36张罚单,总处罚金额1104万元。数量在一季度受罚银行中位列第四,前三名分别是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54张、51张、48张;处罚金额在受罚银行中排第六,排第一的邮储银行处罚金额约1623万元。

屡屡受罚的背后,光大银行的内控压力不容小觑。

近几年,光大银行始终风波不断,2021年以来“光大系”先后有十余人被查。

前文提到的,2023年4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布,光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并于10月12日被批准逮捕。其前任唐双宁也于2023年7月被查。

李晓鹏曾于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任光大银行董事长,其任期初的副行长张华宇早在2022年落马。

2023年11月,上任仅一年多的继任者王江因工作调整辞职,党委书记吴利军其后接棒。

此前,吴利军曾在原证监会、深交所任职多年,多次推动跨境资本市场合作项目落地,在履职证监会分管投资者保护和稽查执法期间,正是万福生科欺诈发行、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等市场影响较大案件的处置期。

此番任命决定,或许也有有利于推动光大银行乃至整个“光大系”加强内部控制。

此外,除2023年3月新上任的行长王志恒外,光大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均在近期迎来调整,2024年3月,光大集团党委副书记崔勇当选为副董事长,副行长齐晔、杨兵兵当选为执行董事,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彦此前于1月当选首席财务官。

新管理团队逐步到位,能否带领光大银行在当前激烈竞争中“杀出”一条新路?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非本站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