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中原银行迎合并后“大考”:营收超260亿,资产减值损失125亿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立莉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日前,中原银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也是其合并重组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业绩“成绩单”。
中原银行是河南省级法人银行,自2014年成立至今的十年里,这家银行经历两次大跨越。
2017年7月,中原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2年5月,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中原银行正式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
经过此次合并后,中原银行一举成为新晋的万亿省级城商行,位列全国城商行第八位。此次合并重组时间短、成本低,曾被业内赞誉为“城商行改革化险样本”。
只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中原银行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后遗症”也逐步显现出来。
年报显示,中原银行归母净利润下滑至32.2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11.8%。资产质量方面,中原银行不良贷款金额为144.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4%,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
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中原银行内控问题不断暴露,2022年以来,包括两任董事长在内的多名高管“落马”。
2023年中原银行迎来新任将帅,未来该行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同时改善业绩、内强风控,成为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的一大看点。
1、资产及营收双增,资产减值损失拖累净利年报显示,2023年中原银行资产和营收实现双增长,净利润却出现下滑。
(图 / 中原银行2023年年报)
2023年,中原银行资产总额为1.35万亿元,增幅1.5%。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7116.8亿元,增幅3.5%。负债总额为12495.58亿元,增幅1.3%;吸收存款总额为8597.84亿元,增幅1.7%。
从营收端看,截至2023年底,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1.83亿元,同比增长2.2%。
利息净收入方面,截至2023年12底中原银行实现222.63亿元,同比增加9.87亿元,增幅4.6%,其中,业务规模扩大促进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53.58亿元,收益率或付息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43.71亿元。
非利息收入方面,由于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19亿元,同比减少4.65亿元,降幅26.1%。
净利润方面,中原银行2023年实现净利润32.06亿元,同比减少16.2%;归母净利润32.21亿元,同比减少11.8%。
事实上,自合并以来中原银行营收增长,但业务处于仍整合过渡期,加大了成本支出,进而侵蚀到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一项支出更是大涨。(编者按: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
年报显示,2023年中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25.6亿元,同比增加13.7亿元,增幅12.2%。而在2022年中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11.9亿元,较上一年的76.4亿元同比增长46.5%。
(图 / 中原银行2023年年报)
从资产减值损失构成来看,2023年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为35.55亿元,同比下降了51.2%,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为61.42亿元,同比上升了158.95%;其他资产为20.77亿元,同比上升了142.7%。
对此,中原银行方面称,主要是由于持续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有效提高风险抵补能力。
2、不良贷款“双升”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三家银行后,资产规模扩表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不良资产处置便是其中之一。
在吸收合并的过程中,中原银行伴生有大量不良贷款。尽管吸收合并初已经剥离出去一部分不良资产,由当地AMC接包,但年报显示中原银行不良贷款依然承压。
2023年,中原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金额均抬头。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金额为144.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4%,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4.06%,较上年末下降3.02个百分点。
(图 / 中原银行2023年年报)
截至报告期末,中原银行个人不良贷款金额约73.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11.19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约0.21个百分点至2.85%。
对此,中原银行方面称,主要是由于本年度执行更加审慎的五级分类标准,且部分个人客户受经济环境影响收入大幅下降,还款能力减弱。
公司类不良贷款金额约70.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1.45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约0.08个百分点至1.78%。
分行业来看,不良贷款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及住宿和餐饮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约7.42%、4.56%及3.74%。
其中,农林牧渔业授信客户受行业周期影响,经营状况未得到显着改善,不良率有所上升。截止2023年年末,不良贷款金额较上年末增加约0.50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约0.31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所有下调,不良贷款金额较上年末减少约2.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约1.27个百分点。中原银行在年报中称,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响应国家对地产企业帮扶政策,缓解了客户集中还款压力,风险暴露有所减缓。
此外,中原银行在吸收合并完成三家银行后,资本补充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合并首年其3项充足率指标集体下滑。
2023年报显示,中原银行这3项充足率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10%、10.44%、11.64%。其资本充足率较上年减少0.19个百分点,其余两项均有所增加。
(图 / 中原银行2023年年报)
该行称,报告期内加大内源性利润留存同时强化风险加权资产管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略有提升,因二级资本工具、优先股等资本工具到期赎回导致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有所下降。
为提高资本充足率,中原银行2023年多次发行资本债券。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不完全统计,2023年8月中原银行公告称,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中原银行2023年第一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100亿元。
同年10月,在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中原银行审议并批准建议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议案,拟发行不超过120亿元合格二级资本债券。
3、两年三换董事长,何以突围?「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除了净利润下降、不良率上升之外,近年来中原银行内控问题频发。
自2022年以来,中原银行首任董事长窦荣兴、第二任董事长徐诺金以及多位高管先后“落马”。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12月中原银行成立后,窦荣兴便一直担任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直。2021年8月,中原银行宣布窦荣兴因工作调整辞任。2021年11月,窦荣兴被撤销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2022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窦荣兴被“双开”。犯罪事实包括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利用职权为亲友经营活动谋利,利用职权将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他人支付,搞钱色交易;大搞权钱交易,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规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等。
窦荣兴的命运,似乎在他的继任者徐诺金身上再度上演。
徐诺金掌舵中原银行时,正值窦荣兴辞职。在入职中原银行之前,徐诺金一直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工作。2021年9月,中原银行董事会建议委任徐诺金为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同年11月,徐诺金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河南银保监局核准。
2023年4月,徐诺金辞去该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务。随后,他转任河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4年2月,中央纪委官网披露,徐诺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而这距徐诺金卸任中原银行董事长一职还不到1年。
此外,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统计,自2022年以来,中原银行多名高管接连“落马”。除上述窦荣兴、徐诺金两人之外,原副行长赵卫华于2022年4月被“双开”、原副董事长魏杰于2022年6月被查、副监事长贾继红于2023年2月被查。
当前,如何消除合并重组带来的“后遗症”并进一步提振业绩,对于继任者来说均是考验。
就在2023年,中原银行迎来 “70后”董事长+行长的新组合。
2023年4月,中原银行组织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决定,郭浩任中原银行党委书记。11月28日,该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选举郭浩为中原银行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刘凯担任中原银行行长。
公开资料显示,郭浩出生于1974年,从政十余年。他曾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融二室处长、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等职。
1971年出生的刘凯出自央行系统,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助理。
2014年,刘凯加入中原银行,历任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党委副书记、代为履职行长,党委副书记、行长。
年报显示,该行14名高级管理人员中,只有一位是“60后”,该行副行长周丽涛、董事会秘书潘文尧、财务会计部总经理佟琦、审计部总经理黄明以及多位行长助理,均为“70后”;行长助理王天奇、首席信息官扈浩为“80后”。
整体来看,在高层大调整之后,中原银行形成了以“70后”为主的领导班子。
这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管团队,能否带领中原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净利润承压状况,有待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非本站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最新文章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
- 04-09